发文时间:2024-08-21
在浩瀚的书海中,总有那么一本书,如同灯塔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陪伴我们度过人生的风风雨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聆听我院师生张凯依的分享,看看那本与她相伴一生的好书,究竟给她带来了怎样的思考与感悟。
作者简介
张凯依,我院2023级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她对阅读充满着热爱。她坚信,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沉醉在书海里,品味知识的甘醇。读书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推文内容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到了月亮” “月亮”是指远大理想象征,而“六便士”则是指蝇头小利的象征。一个人抬头望月,志存高远,还是低头看地,追逐小利,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当理想遇上现实,我们应如何去抉择?”
《月亮与六便士》是毛姆代表性长篇力作之一,故事部分取材于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的生平。《月亮和六便士》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相比支持现实主义的诸位名作家相比,毛姆虽享有盛誉,其文章却在其中略显得异类。他的作品较其他人更为真实,且巧妙地讽刺了当时某些虚伪的社会现象。他的文风在当时颇为新颖。这本书以斯特里克兰的经历为线索,深刻探讨了艺术与生活、追求与牺牲之间的冲突。一位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一夜之间抛弃了一切远走他乡,从伦敦来到了洋溢着浪漫气息的巴黎画画。他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之后,毅然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座小岛,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终于创作出了改写现代艺术史的不朽之作,却在得了绝症之后叮嘱自己的妻子一把火烧了自己的作品。可能有许多人都无法理解斯特里克兰所做出的决定:在大部分人眼里,他拥有着普通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财富和地位、家庭与爱情。大部分人若是能得到这一切定是心满意足地在醉生梦死中度过这一生的。简单来说,这就是世俗所认可的“成功”人生。而放弃这一切去追寻虚无缥缈的艺术,就好像是飞蛾扑火,自寻死路。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斯特里克兰德那种对艺术的狂热和执着。他抛妻弃子,过着清贫潦倒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为的是追求自己的艺术理想。他的行为虽然看似自私冷酷,但他内心深处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却让人无法忽视。斯特里克兰德说:“我必须画画,因为身不由己,如同一个掉到水里的人,在淹死之前,他不会想着泳姿是否优美,他必须得尽力挣扎,否则就会淹死。”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他对艺术的痴迷和执着。
斯特里克兰少年时就曾梦想成为一名画家,但画得不好,被父亲反对,庸庸碌碌过了半生成了一个证券经纪人,过着普通乏味的生活,但是只要人还活着,就会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徘徊犹豫。只不过“多少人只是抬头,胆怯地看一眼月亮,又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但斯特里克兰遵循内心,逃离现实,不惜千里迢迢,也不怕贫困潦倒,寻找自己追逐的艺术,开辟一个属于自己的广阔的内心世界。太多的人,都是为了别人而活着,但往往丢失了自我,无数的人们早已被社会抹平了棱角,被生活磨灭了理想,被现实击散了斗志。正如书中所说“大多数人所成为的,并非他们想成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为的人。”而这本书,告诉我们:不论多晚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但如果永远不开始,梦想只会越来越远。
斯特里克兰最终到达了塔西提岛,在那里专心绘画,寻找他的“月亮”,但人生世事无常,他晚年患上了绝症,但即使病魔缠身,他也坚持绘画,直至双目失明。在生命即将到达尽头之时,他将自己的内心、所看破的世俗全部画在墙上,画下了奇异的杰作,但他在临死前要求妻子将房子烧得干干净净。记得他说的话:“我告诉你我必须画画儿。我由不了我自己。一个人要是跌进了水里,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无关紧要的,反正他得挣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艺术与生活的冲突,社会与自我的摩擦,感情与理智的反差,在这个“疯子画家”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
斯特里克兰是一个粗鄙无情的人,但他却有其令人望尘莫及的精神需求和意志力。也正是因为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他才会义无反顾的放弃了自己经营的40多年的金钱财富,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把自己从一个衣食无忧的人变为一个穷困潦倒的画家,选择过,放弃过,努力过,才做出了那不朽的画篇。于他而言,外部世界与他无关,创作时的快乐他已经享受过了,绘画的目的也只是为了满足内心的追求,他人的赞美、批评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理想与现实是个光谱,斯特里兰克是极少数的将自己拨到光谱极端的人,而一般人只会处在光谱两端之间,或者偏左,或者偏右。所以关于我们常常思考的“选理想还是选现实”这个问题时会有人说在二选一困难时抛硬币,并不是抛硬币一定能给出你对的答案,而是在你把它抛在空中的那一刻里,你突然就知道你希望的结果是什么了。但他不一定是个判断题,也可以是道主观题,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生命置于光谱的任意位置,不是非得是两端。
这也是这本书抛给我们的一个问题:何谓无悔的一生?毛姆在本书第44章借书中人物之口道:“生活不过是一场混乱,充满了种种的荒谬和污秽,只能引人发笑,未免乐极生悲。”我们在生活的兵荒马乱里苦苦寻觅着功名利禄以求获得他人的认可,这就是对于自己而言无悔的一生吗?我想未必。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奔赴理想的路并不好走,前路漫漫,但因为看得见梦想,便有了前进的方向,不惧路程坎坷,黑夜漫长。终其一生,我们需要努力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坚定追寻心中的理想,不随波逐流,大胆地做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月亮”。
有人想要理想,有人想要现实,而又有谁规定过理想与现实不能共存呢?当众人非议,觉得斯特里克兰德是个疯子的时候,他却仍以自己的方式去坚持理想。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理解艺术,而是要去学会包容一场,理解他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成长,也可以偶尔抬头看看月亮,平庸的生活里也会有浪漫的故事发生,尘埃里也可以看见星辰,但愿我们都可以活得更自我,更洒脱,追求六便士的同时抬头望望月,我们需要的是找到生活的平衡点,辩证地去看待一切,理解他人也放过自己。
《月亮与六便士》引发了我对追求激情和真实自我的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社会的期待和责任所束缚,很难追求内心真正的刺激和快乐。这本书提醒我要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声音,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物,即使这意味着要面对困难和牺牲。月亮和六便士,梦想与现实,一半坚守,一半妥协。当梦想照进现实请保护好她。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便也决定了他选择生活的道路。喜欢就应该去勇敢地追逐,这是没有年龄限制的也不该受任何约束,就算有人赏识又有何惧也就算生活艰难又何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最后我想说,我们不应该被世俗磨平棱角,只需坦然面对生活,在岁月的年轮里折射自己的光芒,愿我们都能做个温柔且有力量的人。“我一定要去寻找,就算无尽的星辰令我的探寻希望渺茫,就算我必须单枪匹马”我觉得阿西莫多的这句话可以很好地形容像本书的主人公思特里兰克一类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拼尽全力,早日抵达属于自己的那一轮月亮。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也许已经有无数个种一棵树的机会被错过,但是,最好的时间永远是现在。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论是单枪匹马还是希望渺茫,都请你抓住时间,去追逐明月吧。
本文寄语
亲爱的读者们,希望你们也能找到那本陪伴自己一生的好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希望你能成功找到你心灵成长的宝贵加油站。愿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勇往直前,无惧挑战。
文字来源|数字化应用学院
图片来源|数字化应用学院
编辑|赵曼彤
编审|严永辉
编校|洪叶
编制|季万新
数字化应用学院团委宣传部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