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红色财经 青春传承】“讲红色财经故事,深悟思想伟力”第二期—读《红色货币简史》:探寻革命背后的金融密码

发文时间:2025-04-03






在革命的漫漫征程中,红色财经作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翻开红色财经书籍,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跃然纸上,一个个关乎革命成败的金融故事徐徐展开。这些书籍宛如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探寻革命背后金融密码的大门,引领我们深悟其中蕴含的思想伟力。


《红色货币简史》介绍


 《红色货币简史》:探寻革命背后的金融密码


《红色货币简史》追溯了红色货币从萌芽到壮大的辉煌历程,将其置于近代革命史的宏大背景下,结合经济史与军事史的专业视角,深入剖析了红色货币所承载的历史使命与深远影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味红色经典作品《红色货币简史》。



一、内容简介


 《红色货币简史》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行红色货币的历史脉络。全书以通俗语言结合200余张货币彩图,从经济史与军事史角度展现了红色货币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红色货币的实践为现代金融发展带来诸多重要启示,如货币发行需遵循经济规律;注重信用建设;传承金融工作者廉洁奉公的精神等。



二、作者简介


• 朱安祥: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中国人民银行科研项目多项,出版《魏晋南北朝货币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


• 白秦川: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副研究员。1977年考入河南大学历史系,1983年至1997年在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工作,任文物馆副馆长。1997年调入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从事《中国钱币大辞典》的编纂工作,先后出版《中国钱币学》《钱币学与钱币史研究》等著作,在《历史研究》《中国钱币》等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三、红色货币的诞生背景


1926年湖南衡山县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发行了最早的红色货币——壹圆布币,标志着红色金融实践的起步。此后,湖南浏东平民银行、湖北黄冈农民协会信用合作社等机构也相继发行兑换券,初步探索金融支持革命的模式。


(交通银行发行一元纸币 图源:央行网站)

(中国农工银行五元样本券 图源:中国货币网)


四、红色货币的发展历程


大革命时期的萌芽(1921-1927)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探索金融实践。1921年浙江萧山衙前村农民协会创建了首个信用合作社,1926年湖南衡山县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发行了布质钞票,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组织发行的红色货币。这些实践为红色货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土地革命时期的初步发展(1927-1937)


国民党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金融机构。1927年浏东平民银行发行纸币,井冈山造币厂铸造“工”字银元以区别于假币。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银行于1932年正式发行统一货币,标志着红色货币体系的形成。毛泽民任行长,黄亚光负责设计纸币图案,融入镰刀、锤子等革命元素。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完善(1937-1949)


抗日战争期间,各抗日根据地发行“抗币”(如晋察冀边币)和“边币”(如陕甘宁边币)。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银行如东北银行、华中银行等发行“区币”,逐步统一货币体系。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第一套人民币正式发行,取代了各解放区分散的货币。


(钱衣裳,由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红军布币连缀缝成,承载着苏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图源:苍溪县文管所)


五、红色货币的特点


经济功能与金融创新红色货币通过稳定物价、促进商品流通,为根据地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例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统一币制,发行纸币、银币等,成为苏区经济支柱。同时,采用物资储备和兑换制度保障信誉,如川陕根据地回收旧币时允许兑换银元。



历史价值与收藏意义作为革命文物,红色货币记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红色货币不仅是经济工具,更是革命精神的载体,其特点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艰苦环境下通过金融斗争巩固政权、服务人民的智慧。



讲述人


张静涵,女,共青团员,数字化应用学院2024级工程造价1班班长,现任数字化应用学院团委组织部干事。勤奋好学,不断探索创新自我,能妥善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类比赛及实践活动。



感悟


当读到湘赣边区用食盐储备支撑货币信用时,我仿佛看到一群衣衫褴褛的革命者,在煤油灯下用算盘和草纸计算着每一粒盐的价值。他们深知,货币不仅是交易工具,更是凝聚民心的纽带。这种“无中生有”的创造力启示我们: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资源的堆砌,而是信仰与智慧的结合。今天的创业者若能在共享经济、绿色金融中传承这种精神,或许就能在数字时代书写新的传奇。

——2023级工程造价八班王雪瑞

货币的信用本应建立在黄金储备或国家暴力机器之上,但红色货币却用“人民的选择”颠覆了这一铁律。当读到胶东百姓自发用伪币兑换“北海币”时,我突然理解了什么是“金融领域的淮海战役”——60万群众推着小车支援前线,车轮滚滚中既有粮食弹药,更有对红色政权的信任。这种“民心即信用”的理念,穿越了历史的重重硝烟,在当代金融体系的构建中依然散发着熠熠光芒。

——2024级工程造价二班吕泽鑫

在党史故事的讲述中,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金库旧址里,黄土夯筑的墙壁上仍可辨认“毫厘归公”四个斑驳大字。在陕甘宁边区,银行职员背着布袋翻山越岭收兑银元,有人坠崖牺牲时,布袋里的银元分文未少。这些细节让人想起红军长征途中“军需处长冻死时只穿着一件单衣”的故事。金融工作者的清廉,本质上是对信仰的极致坚守,值得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学习。

——2024级工程造价一班张楚岩


合上书本,窗外的城市正被电子支付的光晕笼罩。支付宝的扫码声、比特币的涨跌曲线似乎与那段红色金融史相隔万里,但当我读到“人民币设计者带着印刷模板穿越轰炸区”时,突然意识到:无论是树皮货币还是数字货币,金融的本质始终是“人与人的信任契约”。



红色货币留给我们的精神密码—用艰苦奋斗创造信用,以无私奉献守护价值,靠群众路线赢得未来—这些永远不会过时。正如书中那段震撼的文字:“他们用生命守护的不仅是一张货币,更是一个关于公平与尊严的承诺。”这个承诺,正等着我们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继续书写。






 文字来源|张静涵

 图片来源|央行网站 中国货币网 苍溪县文管所

 图文排版|赵轶男

 图文校对|赵曼彤 赵轶男 王欣越

 图文审核|任柏姿 刘瑞欣 范育铭

 指导老师|张   鑫

 审核老师|洪   叶

 终审老师|徐   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