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杨世高课题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发表研究成果
时间:2024-09-01
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2024年9月1日,杨世高教授课题组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常俊教授和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刘瑞田研究员团队合作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3.3)在线发表题为“Bifunctional halloysite nanotube-based Ripk1 siRNA delivery system rescues cognitive impairment by targeting amyloid β plaques for clearance and reducing necrotic neurons in Alzheimer’s disease mice”的研究成果。
Copy
       阿尔茨海默病 (AD) ,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复杂的发病机制是AD的重要特征,包括淀粉样蛋白β(Aβ)聚集、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等。过去十几年内,单纯清除Aβ、Tau或神经炎症的疗效并不显著,临床试验失败率较高。因此,针对AD复杂的致病机制,多靶点协同治疗是潜在的选择方案。
       该工作发现天然矿物药埃洛石纳米管(HNTs)具有结合Aβ,抑制Aβ聚集和促进β-淀粉样斑块解聚和清除作用,且AD 中Ripk1在Aβ斑块周围显著上调。因此,团队以RVG29 修饰的HNTs 纳米管为递送载体,通过装载siRikp1,构建了能够靶向Aβ斑块同时敲低Aβ斑块周围细胞中Ripk1的双靶向纳米药物(SH-RVG/siRipk1)。结果发现,SH-RVG/siRipk1 减少Aβ斑块产生、减少Ripk1介导的神经元坏死性凋亡,同时通过上调CD68 阳性小胶质细胞,加速斑块清除,从而改善AD 小鼠学习记忆损伤。
       这项研究提出靶向斑块周围神经元坏死性凋亡概念,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天然矿物药埃洛石纳米管也在药物递送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